
延安寻真:晚期社会主义的文化政治 - 胡嘉明 - Bookniverse
延安寻真:晚期社会主义的文化政治
胡嘉明
US $14.40
US $18.00
2018/06
|
9789629966744
|
PDF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About this book
View more人文社科 > 当代思潮 > 文化研究/评论
"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影响深远,延安的革命传统亦持续形塑当代的民俗文化。既有的研究倾向于将民俗视为革命的意识形态工具,单纯服务于国家政策的宣传,却鲜有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博弈对话。胡嘉明的《延安寻真》民族志研究另辟蹊径,通过分析三种主要的延安民俗文化—陕北说书,剪纸,巫神,打破「民间传统」源远流长,固定不变的迷思。本书分析了百年民间传统如何经历现代革命的政治洗礼,晚近又怎样成为各种势力竭力打造和收编的传统遗产,幻化成国家,市场和试图寻找「本真」的知识精英争夺话语权的战场;从而透视农村民众如何应对这几十年来的城市化,以及如何通过动员传统实践来构建一种新的乡土身份。本书通过审视当代农村文化的再现,考察激烈社会转型下的城乡,性别,阶级关系和矛盾,让读者能够了解中国在全球资本主义发展潮流中的位置和执政党提出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作者以独特的底层乡土视角,观察盛世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主体构成,对此寄予深刻的同情理解而又不失批判。作者提出,寻延安的真,作为一种当代文化政治的实践,并不只是单纯地缅怀过去,而必然是选择性地重塑再造民间传统。延安作为红色圣地,其民俗文化最终演化为各方较劲角力的场域,正好反映了晚期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作者在延安乡村进行一年的田野考察,并在接下来数年的时间内不断回访,她的香港身份让她的研究遇到不少困难,同时促使她跳出某些思维定式和意识形态禁锢,以反思当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并且开启了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等跨学科的对话的可能。~~~~~~~~「在这本内容精彩的著作里,作者通过诠释延安的民间文化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语境里如何被建构及其所产生的意涵,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错综复杂的话语图景—民间文化成为一种不同力量角逐的话语场域。在这一场域里,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民间传统互相利用,即结盟又互渗。与此同时,资本的力量也涉入其间。这是一本有着严肃学术思考和理论追求的好书,值得社会人文学科的学者认真阅读,细细品味。—范可(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此著作不只有田野所见所闻的详细描述,字里行间还包括对现在社会与文化的精辟分析,很充分地探讨了延安地区的民间文化,如何在建国后一直被塑造和流传。本书对「非物质文化」的保育,以及民间生活与文化的结合,提出很多很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与见解。」—科戴维David Faure(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作者多年深入华北农村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成功构建起中国议题与全球学界的对话。不仅如此,这部生动的民族志作品还能够帮助读者赏析几个世代农民艺术家和他们的观众及所处环境之间的精彩互动。」—戴慧思Deborah Davis(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在中国研究领域,这是罕有的杰作,富有创造性且见解深刻。此著作的目标读者群范围广大,且必使众人受益。」—罗莉萨Lisa Rofel(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人类学教授)「这是民族志和理论研究的完美结合。文风动人且亲切,每个章节又都有见解深邃的理论探讨,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安德训 Ann Anagnost(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教授)"
About the author(s)
View more胡嘉明
胡嘉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学系副教授,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文化人类学博士,研究兴趣为中国当代社会的国家社会关系,文化政治与主体性。《延安寻真》为她的第一本英文专著Reinventing Chinese Traditio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Late Socialism 的中文翻译,她的第二本书为合着《废品生活:垃圾场上的经济,社群与空间》,2016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她的论文在很多国际学术期刊上刊登,包括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Modern China,The China Journal,Cities,Ethnology等。
About the publisher
View moreReading information
Install the Bookniverse app for Android and iPad/iPhone . It syncs automatically with your account and allows you to read online or offline wherever you are.